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三魂七魄

三魂七魄

道家谓人有三魂:胎光、爽灵、幽精。七魄:尸狗、伏矢、雀阴、吞贼、非毒,除秽、臭肺。晋代葛洪《抱朴子.地真》:“师言欲长生,勤服大药。欲得通神,当金水分形,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。”明代施耐庵《水浒》第一回:“惊得太尉三魂荡荡,七魄悠悠。”是说因惊惶过度而失魂落魄。


并列 魂,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。魄,依附于形体而存在的精神。中医学认为肝属西方木藏魂,肺属东方金藏魄。道家称人有三魂七魄。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地真》:“欲得通神,当金水分形,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~。”也作“三魂九魄”。


【词语三魂七魄】  成语:三魂七魄汉语词典:三魂七魄

猜你喜欢

  • 富贵则人争归之,贫贱则人争去之

    归:归附。亦作“就”、“附”、“趋”,义同。 富贵了,人们争相趋附他;贫贱了,人们争相离开他。 旧时形容炎凉的世态。语出汉.应劭《风欲通义.穷通》:“孟尝君逐于齐,见反,谭子迎于澅曰:‘君怨齐大夫

  • 粲花之论

    五代.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.粲花之论》:“李白每与人谈论,皆成句读,如春葩丽藻,粲(鲜明美好)于齿牙之下,时人号曰李白粲花之论。”李白善言谈,出口如粲花。赞人言论高妙叫做“粲花之论”或“粲花之舌”。清

  • 玉粒

    源见“食玉炊桂”。指昂贵的粮食。明许自昌《水浒记.邂逅》:“我思量如今桂薪无计,玉粒堪嗟。”【词语玉粒】   汉语大词典:玉粒

  • 一接如旧

    犹一见如故。宋 范仲淹《天章阁待制王公墓志铭》:“余走尘土时,公一接如旧,以道义淡交者有年矣。”见“一见如旧”。宋·范仲淹《天章阁侍制王公墓志铭》:“余走尘土时,公~,以道义谈交者有年矣。”【词语一接

  • 粗服乱头

    南朝.宋.刘义庆撰《世说新语.容止》载:“裴令公有俊容仪,脱冠冕,粗服乱头皆好。时人以为玉人。见者曰:“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,光映照人。”晋河东闻喜人裴楷,字叔则。仪表俊秀,脱去帽子,粗服乱头,也很漂亮

  • 汉节

    源见“苏武节”。借指朝廷的封赏。宋曾巩《庭桧呈蒋颖叔》诗:“汉节从来纵真赏,谢庭兰玉载芳音。”亦指持节的使者。明谢榛《送谢给事封蜀》诗:“使星巴 蜀外,汉节夜郎西。”【词语汉节】   汉语大词典:汉节

  • 银黄

    《汉书.杨朴传》:“怀银黄,垂三组,夸乡里。”颜师古注:“银,银印也;黄,金印也。”又《文选.刘孝标〈广绝交书〉》:“海内髦杰,早绾银黄。”李周翰注:“银黄,谓银印黄绶。”后以“银黄”泛指高官显爵。元

  • 帝尧文思

    《尚书.虞书.尧典.序》:“昔在帝尧,聪明文思,光宅天下,将逊于位,让于虞舜。”《尚书》记载帝尧聪明文思,将帝位让给虞舜。后遂用为皇帝禅位之典。唐.杜甫《收京三首》其二:“羽翼怀商老,文思忆帝尧。”句

  • 纸上空谈

    谓不切实际的空论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二回:“我见他们那些有听头儿的人,过去之后,他的子孙往往的来求那班名公老先生们,把他平日的好处怎长怎短的给他写那么一大篇子,也有说‘行述’的,‘行略’的,‘行状’的

  • 临邛沽酒客

    源见“文君沽酒”。指落魄未遇时的司马相如。唐汪遵《升仙桥》诗:“应讶临邛沽酒客,逢时还作汉公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