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犊车麈尾”。宋苏轼《蔡景繁官舍小阁》诗:“戏嘲王叟短辕车,肯为徐郎书纸尾?”
《国语》卷七《晋语一》:“献公伐骊戎,克之,灭骊子,获骊姬以归,立以为夫人,生奚齐。其娣生卓子。……骊姬果作难,杀太子而逐二公子。”“公之优曰施,通于骊姬。骊姬问焉,曰:‘吾欲作大事,而难三公子之徒如
西晋.陈寿撰《三国志.魏书.吕布传》附“陈登”载:东汉末年,许汜(汜音sì)与刘备在谈到陈登(字元龙)时,“汜曰:‘昔遭乱过下邳,见元龙。元龙无客主之意,久不相与语,自上大床卧,使客卧下床。’备曰:‘
杀人像割草一样一点声音也没有。 表示杀人不算一回事。语出明.沈明臣《凯歌》:“狭巷短兵相接处,杀人如草不闻声。”鲁迅《三闲集.醉眼中的朦胧》:“知道人道主义不彻底了,但当‘杀人如草不闻声’的时候,连
形容极细小的恩怨。《资治通鉴.唐纪.文宗太和九年》:“是时李训、郑注连逐三相,威震天下,于是平生丝恩发怨,无不报者。”并列 比喻像细丝细发似的恩惠和仇怨。《资治通鉴·唐文宗太和九年》:“是时李训、郑注
见“飞熊入梦”。金·元好问《追用坐闲闲公韵上致政冯内翰二首》之一:“皂枥老归千里骥,白云闲钓五溪鱼。~公无恙,会近君王六尺舆。”
同“桑榆之景”。清李渔《意中缘.悟诈》:“我把桑榆景,倚靠他,谁知有夫就不认家。”【词语桑榆景】 汉语大词典:桑榆景
源见“燕市悲歌”。形容悲壮凛然的气概。《后汉书.延笃传》:“虽渐离击筑,傍若无人,高凤读书,不知暴雨,方之于吾,未足况也。”
倩( ㄑㄧㄢˋ qiàn ):笑时两颊出现酒涡的样子。兮:古代诗赋中的语助词,相当于现代汉语的“啊”。盼( ㄆㄢˋ pàn ):眼睛黑白分明的样子。 嫣然一笑真美丽啊,秋波一转更动人啊。 形容
时:同“是”,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”。日:太阳,比喻暴君夏桀。曷:何。这里是“何时”的意思。丧( ㄙㄤˋ sàng ):灭亡。 这个太阳何时消灭,我愿与你同归于尽。 原指夏朝百姓痛恨暴君夏桀,表